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42章 南下

關燈
第242章 南下

江無眠解釋格外清晰,言罷便出了內閣,此事有的掰扯,現在不過是擺在明面而已。

其餘兩人一道遞了折子,並未多留,跟著江無眠的腳步,一塊回自家衙門辦事。

伍陵三人琢磨著江無眠的意思,“商業一事,江無眠貢獻斐然,觀他之意,好似有擡舉商戶與農戶並列,如今終是走上正軌,殺一殺海貿猖狂風氣。”

餘次輔與他關系不錯,聞言便笑道:“閣老說的是,江憲副初心為國分憂,先有農具,解百姓困苦,後又憂慮當地生計,方才發展海貿。如今各處問題緩冒出來,的確該理一理法則。”

要說江無眠的初心,那必然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,現在經濟發展太快,各種問題亂象屢禁不止,最好還是厘清責任法度,屆時也好管理海貿。

不過這樣一來,對他們各自養活的商隊也出了難題,畢竟有的事情各家表面過得去就行,看在他們的面上,誰會追究下去?

擺在面上的皇商還要顧忌一二,他們卻是不用的,遞個帖子就能解決一切。

江無眠列出的律義卻是要限制某些事情的發生,大面上來看是要推出一個標準,一個規範,讓全大周商隊遵循的行例。

並對違反相關條例律義的行為做出懲戒。

舊的律法上自然也有規定,奈何現在的海貿發展過快,有些詐騙犯罪行徑找不到可以遵循的舊例,故而需要革新。

革新……

伍首輔端起茶盞,品了一品,心裏的話轉了兩圈,並未說出。

江無眠本人極受建元帝信賴,雖然沒定下未來帝王,但眼看著未來的太子帝師將有他一席之地!

此人翰林學士職位尚未卸下,陛下也未曾提及,立過太子之後,怕是要給個東宮位置。

最為重要的是,他人年輕,還沒收徒,但早早做過房師,又在武安營苑中有夫子之位,沒收徒歸沒收徒,可學生還是有不少的。

只要他露出一絲一毫想收徒弟的意圖,不需放出風聲,就能立刻收獲一群人的自薦!

況且即便是他未曾收徒,可有個師兄有徒弟。江南的剛清查了當地商隊和漕運,建元帝看在眼裏,未來定能升職,任一方布政使。

說來白楚寒和他也算師兄弟,外界傳聞兩人鬧掰,只差抵死不相往來。

若非看在建元帝和謝硯行的臉面上,不想鬧出兄弟鬩墻的事,叫人白白看了笑話,只怕早已分道揚鑣。

許是能從這上面做些文章來,但挑撥了他兩個,江南還有個難以對付的謝霄。

且江無眠雖是做了直臣孤臣,但謝硯行的人脈還在,他還是武安營苑的夫子,底下有學生。

此外,經營嶺南多年,有不少學子受其照顧,這些人科舉後入朝為官或是科舉無望,入了其他行,滲入六部之中或是民間商隊裏……

算下來,江無眠和金鑾殿內的大臣交情平平,可他在地方上的同盟或學生不少!

再者,江無眠本人還折騰出來海船船塢、一手發掘出火藥此等物件,武將上下以及工部都要念他的好。

哪怕江無眠頭發昏了要幹別的,看在這份好上,就算不理解也不會公然反對他的提議。

救命之恩和提攜之恩在這兒擺著,這般幹了說出去為天下人所不齒。

算來算去,竟是只有早期一個韓黨稱得上對手,如今這對手也退出朝堂,不參與堂上紛爭。

禦史臺和都察院自不必說,都在江無眠手中捏著,開口之前必然掂量行事。

大半個朝堂都在他這邊,稱上一句“權傾朝野”也不過分!

比之當年韓黨,火候差了幾分,但已有三分相像。論及內核,卻是南轅北轍。

伍首輔心下憂愁,可又說不出這份憂慮根源來源於哪兒。

江無眠不像是韓黨一樣對對手趕盡殺絕,還會不拘一格提拔人才。只要有能力,被江無眠看到了,人品也能過得去,他就能推上一把。

這是一件好事,好就好在江無眠打壓人也是堂堂正正,不用下作手段,能幹就上,不能幹就滾。

用人理念極為現實,也很務實,和務虛的韓黨格外不同。

餘次輔看著並未展顏的首輔,心下猜測伍陵到底顧忌何事。

若說是江無眠……那該顧忌得顧忌,該行事的行事,人和事只怕要分開來看。

畢竟建元帝最喜歡的就是江無眠這等有一說一,說幹就幹的性子,做事更是實誠。

放在大臣眼裏,這就不太行,你這麽能幹襯托得我們個個堪比廢物,因此在朝臣裏江無眠不受待見。

此人還尤為年輕,破局之處選定了農具,後又推出新型作物,甭管是江無眠帶來的玉米還是謝硯行推行的紅薯,都叫人記掛著江無眠的功勞苦勞。

老百姓更是不講虛的,能讓人吃飽飯就行,這樣一來,兩種農作物就叫謝門得了天下人心!

頭一個該顧忌行事的應是太子儲君才對,幹什麽都比不過一個臣子在民心中的分量,心裏能不有疙疙瘩嗎?

但到時即便是儲君也動他不得,只因他看似孤臣一個,背後牽扯的利益極大!

謝門有此人,贏得理所當然。

往下數自己家的門生徒弟兒子,對比其他人是能拿得出手,可一比江無眠……這人跟人就不能攀比不是。

要是江無眠其人有所貪欲,那倒是好說,誰能沒個私心,偏生他沒有,一心一意都是為國考慮!

這直接叫人熄了心思,還是老實做自己的事去罷。

“喚人來商議此事,商業需改動,其他方面也因近來發展過快,急需動上一動。此外西部兩道、扶桑道也要請示陛下,需明正典刑,以示國威。”

地方成了大周版圖中的一部分,人做了大周百姓,但有部分人的心尚未歸屬大周,這急需要策劃一番,也為日後收割其他地方打個樣板。

事情沒就此定下,因改動方面過多,需報給建元帝,再下旨命各方配合,然後才能開工。

翰林院和禮部也不甘示弱,部分祖宗家法不能動,遂輪番上陣,被江無眠一一拿例子罵了回去。

他舉的實證,說的又在理,張嘴便是一篇簡短文章,和他的判詞一樣極具嘲諷意味。

建元帝聽得是津津有味,還小聲和齊總管道:“朕選的督察憲副如何?平日裏沈默斯文,遇上事情能幹能打能說,誰還敢說咱們大周的憲副沈默寡言,不善言辭?”

百官眼中,江無眠不屬酷吏但也靠邊,只因他殺的太多,經手的大部分還是吵架滅族的大事。

對其印象便是少說話多殺人,做事過於實在,冷血又不講情面。

便是做了左副都禦史,那也是少有的說話,大部分時間都是辦事為主。

今日一瞧,這位何止能動手殺人,動動嘴也能把人罵得體無完膚,羞愧欲死。

底下被提溜上朝的幾個皇子則是眼裏打圈,雖說他們上了學,有名師教導,但接觸的朝政太少,聽誰說的都有理有據,無法辯駁。

唯一一位養魚王爺就差手裏攥一把瓜子或是花生,看得津津有味。他能聽懂雙方爭執的部分內容,畢竟要靠發展商業養家糊口,他也是曾經努力過的,就算記憶模糊了些,那也比其他兄弟強。

建元帝看在眼中,心下有了評估,眼看江無眠又打完一場,施施然整理衣裳,不緊不慢潤了潤嗓,坐等下一位出手,建元帝出聲喊停。

再繼續下去,明日禮部怕不是一群告假的,全是被江無眠氣暈過去上不了值的。

“朕開國多年,律義三變,今朝再變也是為百姓,為大周考慮,辯駁需有理有據,不得傷了和氣。諸位愛卿皆為我大周股肱之臣,忠君愛國,朕看在眼中,甚是感懷。”建元帝先行壓下朝中的火藥氣息,調和一通。

可話裏話外都是要革新律義,不曾松口。保守反對的一方心下有了計較,知曉建元帝勢必要走到底,騰出手來規範治理各地。

再反對下去,只怕被建元帝不喜,日會遭殃的還是自己。

因此,朝堂吵了三月的律法革新終是通過,北部由京中開始向外推廣,南部則是嶺南為主,尤其是海貿上,各種規範限制一定要宣布到位。

嶺南布政使已由人接過,其人是當地參政,深得謝硯行真傳。江無眠則任欽差,南下督察,務必要按新律義判決案件。

尤其是嶺南港口以及與北真臘互市的地方,兩地和他國打交道的多,一旦發生沖突便有可能上升成兩國戰爭,必須行事謹慎。

謹慎之餘也不能墮了大周威風,一味忍讓。

因此,江無眠還獲了一項恩典——一旦發生沖突,可調兵鎮壓當地亂象。

落在內閣三人眼中,更是江無眠得建元帝厚愛的證明。

未來太子儲君雖然未曾定下,但從備選中挑一挑,也挑不出什麽背信棄義小人作風的,除了蠢的就是性情仁和的,最有希望的那個眼看著玩不過江無眠。

就算建元帝現場駕崩,挑一個出來繼位,有能壓得住江無眠上進的嗎?

沒有。

甚至皇帝還要倚重江無眠,緣何?

還是那句話,他年輕,能送走一代內閣,加之那時江無眠恐是有了弟子門生,且能在朝上立一席之地,半個朝堂都是他的天下,有韓黨之資!

皇帝不倚重他,怕是政令都出不了皇宮。

伍陵心中提防大盛,意圖趁江無眠遠離京中之時分割都察院的權力,扶持自己人上位,未來也好留一條退路。

江無眠本人尚未想到如此遙遠的事,他僅是安排好都察院內的大方向,便收拾了下,帶上欽差隊伍前往嶺南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